彩云的尽头,祖国的南端,是最为宁静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昆明植物研究所避离了城市的喧嚣,悄然安卧于城郊鲜有人至的地方。
时过境迁,70载的春秋见证了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强大,而昆明植物研究所依然以一种朴实的身姿默默存在并奉献着。
曾经的“云南农林植物所”诞生于烽火年代里的“峥嵘岁月”。老一辈学者崇高的科学信仰,如同神圣的血液,流淌至今。历经岁月洗礼,时事变迁,犀利与锋芒收敛于低调与稳重。如今的昆明植物研究所,就像一位寂静的思想者,以一种严谨而睿智的目光孜孜以求的探索。草木花鸟给了他身体和生命,辛勤工作钻研的人们赋予了他思想和灵魂。逝者如斯的时光见证了无数次四季的交替、草木的更迭,而这位寂静的思想者却从未变过他追求真理的理念。
地处北郊黑龙潭的昆明植物研究所一直以来都远离着繁华喧闹的市井,他身上散发着一种陶渊明的气质,却没有陶渊明那般孤高、自傲。他以隔“市”而不隔“世”的境界,体现着一种哲学上的平衡,比之王勃的滕王阁,没有那种“人杰地灵”的恢宏华丽;比之王羲之的兰亭序,没有那种“茂林修竹”的俊逸洒脱。或许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像刘禹锡的陋室,清新质朴,简约无华,却在低调中透露着一种青铜般的质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昆明植物研究所永远这般寂静,倘若寂静而没有生命力,那便是死寂,而昆明植物研究所不是,在不露锋芒的外表下蕴藏着深厚的内涵,这种寂静变成就了一种气质。
西汉辞赋家的《七发》鲜为人知,而其中那句“原本山川,极命草木”却成了经典。考证山川的本源,穷尽草木的名称,这或许就是昆明植物研究所最原初的信仰,也是训导后人的恒言。用科学的精神去探索自然的奥妙,没有什么比这种对待世界的方式更加崇高。当科学、人文、自然真正融为一体的时候,便成就了一种永恒的和谐。在70华诞之际,昆明植物研究所,这位寂静的思想者,暂且驻足回望一下过去的风雨沧桑,便将继续他那无声却坚定的探索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