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这个名字,我顺眼看了下电脑上显示的日期,不经意间9月26日了,已经。
九月,往年总是开学的季节,似乎有着朝气的一月,唯独此刻在贫乏中感觉一种压抑,走到月末,或许应和着秋天的身影,步履阑珊,淡然地走来,携着落叶。
余辉印证了太多,来到北京俨然第三个秋天。总是不想回忆太多,记忆的思绪却又一直浮沉,来时的列车上,夹着眼前飘过一簇簇的绿,绿色的庄稼,绿色的村庄,那是生命的颜色,书写着夏末的童话,一个绵延四季的寓言。遇见,本是偶然,却又像是一场没有剧本却早已设计好的表演。给我留下最初印象的,是这里的早晨和夜晚,有些凉,甚至说它们的冷,区别于我熟悉的温度。
唯美中总是给人最深印象,这样一个场景:静静的小路上铺满了枯黄的落叶,很自然的秋天的特征,偶尔有风吹过,树叶在地上翻滚,似乎在寻找一个越冬的归宿,发出沙沙的声响,像一声声幽怨的哀叹,和这个世界暧昧的缠绵。又有树叶不断地从几乎变得光秃秃的枝干上落下,在空中无声无息地飘舞飞扬,像一群追风的少年,在青春的路上逗留着自己无奈的脚步。
还是学生,早已不再习惯双肩包,一个人背着书包在这条小路上静静地走着,踏过一片片枯黄,有时抬头仰望,头顶的阳光也会被神采飞扬的树枝分割得支离破碎,犹如金沙倾斜而下,在树枝的缝隙里熠熠闪烁着。仍有许多树叶在风中轻舞,可以选择看看远方天空,寂静低矮得似乎就是擦着你的脸庞,那时觉得空气总是浑浊,不自觉的呼吸。
云低低地从眼前飘过,缓缓地奔向不知的未来。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再抬头,头晕目眩,在我和这幅画卷之间,空间和时间仿佛在无限制地伸展。一切都那么地遥远,高不可攀。诗句的画面层层浮现:白云深处有人家,寂寥的画面,高处不胜寒。这样的一个个场景,给人留下了最深刻的最美好的记忆。即使在漆黑的夜里,每当想起来,那画面里的阳光依然灿烂,刺破了黑夜的空洞,让我对未来的期待更有了信心。
正是那个时候,从八月走过,靠近,沿途经历了许多美丽的风景,一直走到被秋风渲染成寂寞与萧瑟的十月。从繁花似锦到风吹叶落,经过了太多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波澜不惊的那份淡定,连闭月羞花的容颜也要娇羞得面若桃花,黯然失色。绿色的憧憬与枯黄色的感叹交织流淌在渺远的河岸。把思念播种在秋风里,对未来能收获什么充满了甜蜜的想象。付出了什么,收获什么,仿佛都是暗夜里风吹过时随风而逝的满阶喟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飞逝,犹如白驹过隙。不管如何,面对已经拥有的现在和即将拥有的未来,哪怕只是一秒钟的时间,都要好好地珍惜,像自己的恋人那样对待。徐志摩言之:茫茫人海中寻找唯一灵魂伴侣,得知,我幸;不得,我命。年华易逝,红颜易老,不能再等到它枯萎凋零,所以,禁不住想问一句,九月,该怎么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