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至19日这近半个月的日子里,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丹麦的哥本哈根。19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在这里参加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被认为是人类联合起来遏制全球变暖行动的一次最重要的努力。会议的声势浩大和牵动人心无可争议地说明,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
“20多年前,‘人类活动引起气候变化’这一观点还没引起人们重视,在学术界内部还存在着争议。但多年从事气象研究、开创了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叶笃正,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前沿而且重大的战略问题。”我手中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荣誉——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报告文学》文集里,由郑培明专门撰写的报告文学《站在珠峰之巅——记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院士》,就有上述这段描述文字。
尽管由于各个国家、不同代表的利益诉求不同,哥本哈根的谈判显得异常芜杂艰巨,会议也只取得了有限的成果,但中国代表在会上所表现出的从容和自信,以及中国政府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现有成果发挥的重要建设性作用,联系《国家荣誉》里的上述文字,我认为,跟这次会议毫无关系的叶笃正院士对此却可以说功不可没。我们理应记住这位著名大气物理学家,理应对这位科学大家的远见卓识和未雨绸缪感到由衷的敬佩。
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是追求真理,优秀的科学工作者能够把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命运和人类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科学家的目光和情怀问题。在郭曰方先生主编的这本《国家荣誉》图书里,和叶笃正先生一样,吴文俊、黄昆、王选、刘东生、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徐光宪等其他9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同样都具有高瞻远瞩的如炬目光和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
“关注人类的命运,肩负科学家的责任,叶笃正每天都在思考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郑培明《站在珠峰之巅——记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院士》)这就是叶先生的情怀。2003年,叶笃正和他的同事首次提出“有序人类活动”概念。支持他的这一理论的反例是: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已经证明,如果没有人类的无序活动的影响,是不会出现像现在这样严重的全球变暖现象的。因此,倡导“有序人类活动”,实际上就是号召人类自己拯救自己。
在《国家荣誉》里,丛中笑的报告文学《汉字作证——记计算机专家王选院士》生动地讲述了王选院士的故事。我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对王选院士之所以敬佩有加,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切身地感受到,如果没有王选主持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我国的印刷业就不可能“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王选在科研选题上的超前意识和市场洞察力,以及改变中国印刷业落后现状的使命感,不同样也是体现了一位真正科学大师的深邃目光和伟大情怀吗?
其实,关于科学家的目光和情怀,澳门赌场院长路甬祥院士在《国家荣誉》这本书的序言中已经有了很好的表述:“他们是我国科技战线上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科学家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创新开拓、团结协作的时代精神,和科学民主、严格严谨严密严肃的优良学风,以及我国科学家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在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他们不仅为我国的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