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到去年为止,中国GDP连续增长达到了人均2000美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国家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加快起飞的态势,特别是在基础工业、纺织工业、装备制造业和若干高科技领域,成绩尤为显著。
我们国家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上达到了世界前列的水平,比如说水泥、粗钢、原煤都是世界第一,发电量、原油居世界第二。其他一些消费电器也增长得非常快,比如家用的电视机、冰箱、彩电,我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者。汽车已经进入前四位,从销售量来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去年居世界第二。
与此同时,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民航、铁路和管道运输运能都是成倍增加。现在高速公路总长度是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的高速公路质量比美国要好一点,因为美国的时间太久了,我到纽约去,高速公路震动得很厉害,而中国刚修完,质量比较好。可以预见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中国的高速公路将是世界第一。现在中国所有省会城市之间都有高速公路,现在有的省,比如山东省,所有地级市都通了高速公路。这是我们国家投资比较大,对钢铁和水泥的需求比较大的原因。
由于公路建设很快,所以最近15年,中国一共修了15万座公路桥梁,总长38000多公里,平均中国一年修1万座大桥,速度和长度都是居于世界前列。我非常愉快地告诉大家,桥梁的设计、施工和原材料都是中国自己做的。
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化也在快速提高。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现在大概每年1-1.5个百分点,意味着有1300万-2000万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为了给农民工提供住房、公共设施、电信、医疗设施等等,中国必须加快制造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提供。
应当看到,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左右的时候,是国家经济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在2000美元以前主要靠开放、技术引进和合作的话,以后就要看这个国家能不能有创新的能力。经历这个阶段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东亚的日本、韩国,欧洲的芬兰,这些地方成功转型,自主创新,所以经济上去了。
但也有一些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20年前已经达到2000美元,现在还在两三千美元。并不是不开放,并不是没有市场经济,只是自己没有技术创造能力,主要制造业都是外国技术、外国投资,所以没有办法继续增长。像芬兰有诺基亚,有IT产业、制造业等,像爱尔兰有计算机、软件。所以自主创新型经济和依附型经济的发展,我们从这些地方就可以得到对比。如果长期依附于外国,本国的高技术、高端都是由外国掌握的,那这个国家就会失去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提出一个不是很全面的观点,我认为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新兴发展国家,科技教育的作用比自然资源更加重要。现在大家都看到了资源的重要性,觉得中国的发展可能资源短缺是一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资源是一种物质财富,可以通过贸易交换得到,而知识和教育、科技和教育,这个是必须自己努力的。
世界银行排出世界十大富国,比如瑞士、瑞典等国家,这些国家基本上没有什么自然资源,但它们是最富的一些国家,因为它们的教育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反过来说,世界上最贫困的十个国家,自然资源拥有量非常大,但是为什么会非常穷?因为教育不发达。所以中国工业发展增长的模式必须改变。
要实现经济增长的三个“转向”,从资本投入拉动为主转向技术创新推动为主,从依靠廉价要素成本为主,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从以市场换技术为主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这个转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减轻环境和资源方面的压力。大家知道,罗马俱乐部提出一个反“U”型曲线,在社会发展初期,天是蓝色的,地是绿色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到三四千美元,甚至到10000美元的时候,这个社会虽然富裕了,但是很脏了。发达国家从20000美元以后逐步治理环境,调整结构,像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国家,达到了既富有又清洁。
而拿我们全国来说,30%河流里的水是无法使用的。因此,中国人民饮用水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40%城市饮用水水源比较差,30%的人口得不到安全饮用水。同时温室气体排放是亚洲最高的国家。
对于排放问题,要这样看待:第一,中国人均排放是很低的,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每个人都要用能源,每个人都要用交通工具,所以尽管绝对数量很高,但是人均排放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标准。第二,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但不能马上停止排放。要记住一个事实,现在地球上的温室气体82%是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年排放的,中国现在每年对温室气体增加的贡献是温室气体的1%左右,而我们有世界上22%的人口。第三,作为中国来说,要通过强化节能和寻找替代能源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要密切跟踪国际上固碳技术研究的进展。
同时,中国的固体废弃物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2003年,国家城市垃圾总量是1.5亿吨,每年还要增长7%-10%。这些垃圾大多数是堆埋在城市的周围,如果不采取先进的技术来处理,有可能中国的城市被垃圾所淹没。
既有成绩的一面,又有问题的一面。那怎么办?在2006年,中国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对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作出了重大部署。胡锦涛主席在会上提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未来15年,我们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是技术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第一,R&D的投入占GDP的百分比,2005年是1.35%,到2020年要提高到2.5%。GDP本身要翻一番,所以这个数量是很大的。第二,科学技术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现在GDP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我们希望科学技术的投入对GDP的贡献率从现在的39%提高到60%。第三,技术的对外依存度现在是50%,我们希望这个能降到30%。现在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技术不可能全部自己做,必须要互相交流,所以有三分之一左右,这是非常合理的。第四,中国的专利和论文被引用数目从现在世界第20位希望上升到第5位。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推进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是不是意味着不要外国的合作,不引用外国技术呢?我们认为创新有三类:一类是原始创新。比如中国农业技术上,大量的是依靠自己人。像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及小麦增产技术等,这些都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因为农业受到自然条件、土壤等的限制,即使从国外引进来技术,也不一定能够使用。第二类是集成创新。就是中国人做一个大的系统,但是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买人家的,包括现在的大型计算机以及今后要设计制造的大飞机。第三类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