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 > 院士建议
包为民院士:人才培养是航天事业首要战略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倪思洁 发布时间:2013-04-02 【字号: 小  中  大   

包为民

17万航天人,32名两院院士,450多名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9000多名高级工程师,3000多名研究员,2000多名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一连串的数字表明,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不仅如此,这些优秀人才还组成了中国最年轻的科研队伍。

作为我国航天领域最年轻的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情况看,中国航天人才队伍正处于壮年期,载人航天队伍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而在科研一线,我们的主力军大多是‘80后’,35岁以下的占75%;总设计师以‘60后’、‘70后’为主。这个年龄结构非常适合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培养造就青年人才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包为民看来,人才战略,则是中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过程中的首要战略。

他介绍说,三大特点、五型人才,是当下培养年轻航天人才的主要路径。“老一代航天人甘当人梯,主动让贤;领导敢于压担子,善于搭舞台;针对个人优势,因材施用,这是目前培养年轻航天人才的三大特点。”

为使每一位航天人都拥有成才的通道,包为民将航天科研人才划分为“大家”、“帅才”、“将才”、“全才”、“专才”五种类型。

“‘大家’是院士、国家级的专家;‘帅才’是能驾驭整个工程的大师;‘将才’是领域领军人物;‘全才’是综合性人才;‘专才’是专业领域人才。”包为民介绍说。

“另外,航天人才培养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航天精神。”包为民说,“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和“‘两弹一星’精神”已成为年轻航天人才成长的精神财富。

羡慕,是俄罗斯航天人对我国航天人才梯队和发展模式最直观的感受。“在交流中,俄罗斯的科学家们普遍反映,很羡慕中国的航天事业。”包为民告诉记者,“他们自我感觉年龄大、任务少、人才流失严重,认为中国航天事业后继有人。”

然而,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基层科研人员待遇不高,成为航天人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一段出现过高学历人才不愿在一线干的情况,因为一线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包为民介绍说,目前航天科研经费里人员费用的比例一般是6%,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国家对航天企业设置了工资总额限制,随着科研人员的增多,僧多粥少已成必然。

“前几年,像清华、北大、北航这些学校的学生,我们是招不来的,优秀人才的第一选择是出国,第二选择去外企,第三选择去政府。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会选择航天事业单位。”包为民认为,经费比例和工资总额这两道关卡,确实限制了航天领域的人才吸纳能力。

“这几年国家对航天事业的宣传比较多,使航天科研人员有了荣誉感,但仅靠荣誉感吸引人才并非长久之计。需要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一线科技人员更多的关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包为民说。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