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2006年“两会”专题 > 聚焦科教
李汉秋委员:和谐社会需要传统文化滋养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6-03-09 【字号: 小  中  大   

3月5日,正在参加第十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指出,和谐社会需要传统文化滋养。他说,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既离不开物质基础,也不能忽略精神作用。在初步解决温饱、实现小康之后,创建和谐社会,需要传统道德、传统美德来营造安定、和谐的环境。

作为参与讨论制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首席专家,李汉秋曾连续三次向有关起草部门建议,希望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加入符合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而这种道德规范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他认为,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美德非常讲究整体和谐精神,强调人在家庭中的责任、社会中的责任。营造和谐的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

李汉秋说,传统美德是先人祖辈千百年来所凝聚起来的优良品德,不能舍弃。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近百年来我们走过了太多弯路。从一味闭关锁国的自大到被尖船利炮敲醒,从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到“文革”十年的一扫而光。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偏颇态度影响到今天,仍有一些人对民族文化不重视,如民族的传统节日被淡忘,有些年轻人只记得过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而忽略了我国的七夕、重阳节等传统节日。

“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李汉秋指出,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这表明,我国文化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仁义礼智信’,将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情,建议教育部门将其纳入学校教学内容”。

提到传统文化应该如何创新,以便让更多的人欣然传承,李汉秋认为,民族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造新方式、容纳新内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有世代相传的核心内容,这是不能丢的,但固步自封是不行的,一定要跟着时代前进,要更适合当前社会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心理的需求,这样才会有前途。”

李汉秋介绍,在传统文化创新方面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清明节过去都是要到坟前祭祖,祭奠的方式原来是到先人的墓前烧纸钱、供食品,现在提倡到墓前献鲜花。如果清明节无法赶回亲人的墓前,可以在网上设一个灵堂、纪念碑,进行网上祭奠,这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很好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我们可以多设计一些,促使传统节日与时俱进,和老百姓生活更加贴近,特别是多征求青少年的意见,让他们既喜欢西方节日,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这不是更好吗?”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