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春天的聚会。
今天的北京,用和煦的春光迎接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2000多名委员。
此时,距离那个重新唤醒中国知识分子生命的“科学的春天”,整整过去了30年;距离把自主创新定位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中共十七大,仅仅4个多月。一个创新的时代召唤着来自各行各业的全国政协委员们。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尉中民委员忘不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带给她的兴奋。
她和同事们合作的关于“新疆出血热”的研究项目在大会上获了奖。从那天起,她见证了整个中国突飞猛进的30年。“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变化太大了”。在人民大会堂前,她告诉记者,“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努力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年轻人,为中国科技的跃升贡献力量。”
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委员思考的是: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新的发展阶段,怎样做到可持续?说起这些问题,他显得急迫,“这些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中都包含着重大的科学命题,需要我们科技工作者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作为材料领域的专家,他的团队正在对低品位铝、铜矿的提炼进行研究。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他希望能为此奉献毕生。
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清华委员对此深有体会。专业国际展览会是个特别能体现综合国力高下的地方,2004慕尼黑宝马工程机械展上,所有参展的中国企业展区面积不如韩国大宇斗山公司一家,“当时心里真是难受”。
但是在2007年的展览上,他看到了变化,国内企业影响力明显增加,仅山河智能一家的展区就有1000多平方米。必须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何清华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像他一样,在国际“较量”中扬眉吐气。
姚凯伦委员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归国的公派留学生,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凝聚态与材料物理中心主任。年逾花甲的他,感叹如今的年轻人“真是生逢其时”。
“国家对自主创新前所未有地重视,科研条件也好了,投入也大了。”他举了身边的两个例子:“我刚回来的时候,一般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只有几千元经费,现在是几十万元。”“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就我知道的湖北省,先后两次出台对留学人员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有志的留学生真应该回来看一看,国内虽然竞争激烈,但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姚凯伦委员说,“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他们。”
中国航天工业向来以自主创新“立命”。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姜杰委员对创新时代充满信心,“把自主创新提到新的高度,是对科研人员最大的鼓舞”,她和同行们将带领中国航天走上新台阶。
这是十七大之后的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为创新的时代献智献策,政协委员们将写下崭新篇章的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