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落座,新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就和本报记者聊起了他的本行——钢铁。这位原鞍钢老总形色稳重,衣着随意,穿一双布鞋。作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两次一等奖得主,刘玠委员对于钢铁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最有发言权。
“中国已经是钢铁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刘玠语速和缓:“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我们的许多产品,某些方面还不如外国同类产品。比如船用轴、柴油机用轴、飞机发动机的叶片等等。我们的综合能力还有差距。”
要提高综合能力,首先就要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方向是什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开源节流。我国的铁矿资源多是贫矿,更要注重资源节约;要用高性能钢替代低劣品种。”
“第二位是节能减排。”刘玠说:“现在各地的小炼钢厂还有很多。有检查时还好,没检查时就到处冒烟,空气污染很厉害。”
小炼钢厂反映出的产能分散低效,严重制约着产业升级。“现代钢铁企业要求集中度高,要有规模效应。我们的钢铁企业,既有宝钢、鞍钢、武钢,也有小作坊。现代钢铁企业在一个区域有1000万吨产能是可行的。可我们有些小厂,几十万吨、一百万吨也上了;有许多小高炉,才几十立方米。”刘玠说:“要节能减排,必须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环境治理创造更好的条件。”
谈到前不久铁矿石的涨价,刘玠说:“我们总讲,要取得对外话语权。但光靠谈判还不行,背后得有实力。实力的核心就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