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及经过随后10年来经济改革的实践,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在我国,目前,除了几种基础性产品价格外,其余产品的价格已经全部放开,由市场定价;三分之二左右的GDP由非国有经济创造,在GDP的新增量中,这个比例更高。尤其是在1998年以前长期存在的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已转变为现在大体供求平衡甚至出现阶段性、局部性过剩的经济。这种历史性转折,只有在市场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背景下才可能发生。
但是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只是初步建立,还不完善,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次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严重阻碍着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还有不少漏洞。例如国有企业改革,多年来被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由于旧体制下国有企业沉重的社会负担没有解除等原因,迄今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在政府职能上,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组织协调和危机处理等方面的机制很不健全……
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着新的国内外环境、新的任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国际竞争形势,并努力争取使之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利益。这给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是积极推进改革的动力。
任何制度和体制都是历史的和具体的。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方向,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使这种新的体制不断趋于完善。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内容。所以,下一步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已经初步建立的体制框架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做“完善”的文章。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近中期看,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大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力度,进一步发展多元化的所有制格局,使国有经济向关键领域和命脉行业集中;按照“管住政府、放开市场、吸引民间资本、加强风险约束”的思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性审批,巩固和培育全社会投资的自主成长能力;统筹考虑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遗留社会保障包袱、国有资产流失和逃废银行债务等问题;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到发展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帮助弱势群体和维护社会稳定上来;按照中性、简化、效率等原则,推进税制改革,进一步清理、减轻企业和居民的非税负担,使财政收入主要依靠规范的税收来源;加快农村经济改革,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的壁垒,从农村外部加强财政和金融等政策扶持,内部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宏观调节体系。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人们相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必将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