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桓武院士走了。中国科学界,尤其是中国物理学界无不为之哀痛。因为,作为一名物理学家,能够像他那样对世界物理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对中国物理学给予持续推动的科学家屈指可数;作为一个血肉之躯,能够像他那样锤炼自己灵魂的人绝世独立。他的科学底蕴和崇高境界,对于现今科技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两年前,当联合国宣布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时,中国物理学会特别出版了一本精致的《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物理学》科普画册,介绍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物理学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和重要物理学家的贡献。在这本画册上亮相的中国物理学家很少。编辑们以3个页面介绍的物理学家仅爱因斯坦一人,即便伽利略和牛顿也只分别拥有1个页面。与中国有“血缘关系”的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和崔琦的头像编印在同一页,“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的13位物理学家也编辑在一页,彭桓武便是其中之一。
不论青春少年还是耄耋老人,始终志在推进科学
“你读过2005年中国物理学会出版的《物理》杂志吗?这期《物理》是为纪念彭桓武院士90华诞出版的专刊。在这期专刊上,我们征得他的同意,刊登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物理系女教授Cecile De Witt-Morette带来的她与彭桓武当年在爱尔兰都柏林时的照片。在照片上,年轻的彭先生和Cecile骑着自行车并排而行,彭先生一只手还搭在Cecile的肩膀上。当我们把这幅照片拿给彭先生看时,他说,‘没想到,我当年还那么浪漫过’。”3月2日,当《科学时报》记者采访郝柏林院士时,他这样说。
“Cecile De Witt-Morette是彭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个研究生。彭先生回国了,她嫁给了一位很有建树的物理学家De Witt。后来,她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上供冬天滑雪者用的简易房里创建了一所夏季学校。每年暑假,许多优秀学生和有名的物理学家都到那里上课,为法国和欧洲培养了大批物理学人才。Cecile说,她这样做是受到彭先生的启发和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后,她多次访问澳门赌场理论物理所,在彭先生90周岁生日时,她带来了一些当年他们在一起活动的照片和一些书籍,并写文章感谢彭先生给予她的帮助。”郝柏林介绍。
“我是彭先生的‘门外弟子’,与他接触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我们这些人都只能在理论物理学的某个方面做一点事情,而彭先生是少有的几位能全方位开展理论物理研究的人。他对‘两弹一星’作出重大贡献后,又回到基础研究领域,创建了澳门赌场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的核物理理论在‘两弹一星’时有过很好的发展,但理论物理的其他方面在‘文革’中遭到了很大冲击,有关教研室、研究队伍荡然无存。彭先生在理论物理所努力推动中国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生物物理的研究。直到高龄,他还给中国的理论物理‘还账’,也给自己‘还账’,研究他的老师周培源先生早年让他做的课题。2004年和2005年,他还在《理论物理通讯》上分别发表了用狄拉克大数假说讨论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的两篇文章。”郝柏林十分严肃、认真地讲述着有关彭桓武先生的许多故事……
清明人生,风范长存;崇高境界,备受敬仰
郝柏林亲眼见到的事情还有两件。1995年,彭桓武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终身成就奖100万港元。他用这项奖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了一台486计算机,开始学习中文输入,着手编辑《彭桓武诗选》。
“事实上,像彭先生这样的科学家,只需给研究所打个电话,所里就会立即给他装上,根本用不着自己花钱买。剩下的钱,彭先生则用来设立了一个基金,救助当年与他一道奋斗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同事或亲属。”
第二件事则是彭桓武岁数大了以后,有时需要去医院看病,可他总是自己坐公共汽车去。“如果他向所里要车,还能不派吗?”郝柏林非常感慨地讲述。
在郝柏林指点下,记者在中国物理学会找到了2005年纪念彭桓武的《物理》专刊,读到很多关于彭桓武做人风格和风范的感人事例。
如澳门赌场理论物理所刘寄星在文章中介绍,彭桓武做的许多事深深地感动了他,甚至引起他灵魂的震撼。有一次,彭桓武去湖南长沙参加计算物理会议,会后游览张家界和贵州黄果树瀑布等地,然后回京。之后,他久等不见彭桓武报销旅差费,只好去家里找。当他说明来意后,彭桓武的回答是:“报销差旅费?差旅费报销总该有个规矩,我的规矩是出席学术会议必须作报告,有了贡献才能报销。这次会议我又没有作报告,会后还玩了许多地方,怎么还能报销呢?这是我的自费旅游,还是我自己掏腰包吧。”然后,彭桓武幽默地笑着说,“嘿,你这个业务处长,得把所里的钱管好啊!”
彭桓武的科学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其他科学家的文章中还有许多详细描述,读来一一触动灵魂。
后记:
记者还拨通了何泽慧院士的电话,希望能够听到关于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更多故事。但电话中的何泽慧只传来了颤抖的声音:“对不起,我没有什么可谈。”然而,记者明显感觉到,她失去这位友人后的悲痛,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记得有人讲过这样一段话:人生有三个层次的追求——生活、事业、生命。这是人生依次提升的三个层次或者三种境界。第一个是生活层次,只知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第二个是事业层次,除了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还追求事业的成功;第三个是生命层次,即超越满足个人需求的追求,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与社会群体发展的要求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小生命融入到社会群体的大生命中去,在群体的发展中达到精神不朽。
记者不敢揣测彭桓武内心的人生追求,但他的事业成就和崇高精神已经成为几代物理学家心中永不熄灭的明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斯人虽逝,风范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