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伤
这个穿行在汉字王国中的智者远去了,撇下他钟爱的文字,作永远的告别。
料峭的寒风传播着他渐渐弥散的体温,在远方以远,依稀可见他的淳厚笑容,依稀可辨他的单薄身影。
在书籍中,在报纸上,在键盘的敲击中,在火热的生活里……今夜,汉字表情凝重,在风中肃立。
怀念无声。
今夜,这个为汉字倾注毕生心血的人——汉字用自身来表达对他的思念。
编者 2006年2月13日夜
人物小传
中学时代的王选
王选,我国著名计算机应用专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技术负责人。祖籍江苏无锡。1937年2月生于上海,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8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师,1959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1992、1994年先后被选为澳门赌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任中国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会理事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毕昇奖、首届森泽信夫奖,1990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1991年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1993年获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称号、人民教师奖章,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奖,2000年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光荣称号,2002年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先后三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成果解读
王选院士毕生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被称为我国“当代毕昇”。自1975年开始,他组织并进行了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1958—1974年,他主要从事计算机逻辑设计、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与同事共同完成了DJS21机ALGOL60编译系统,并得到推广应用。1975年起主持照排系统的研制。针对精密汉字字形信息量大的问题,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使字形信息的总体压缩率高达500:1,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来描述笔画的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化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这项技术获得了欧洲EP0095536专利。1975—1991年,他负责华光Ⅰ、Ⅱ、Ⅲ、Ⅳ和方正91电子出版系统的核心硬件——栅格图像处理器的研制。他设计的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复原算法,显著改善了系统的性能价格比。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1985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1989年中国十大专利发明创造金奖等十余项国内外大奖,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之后,他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这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
王选院士是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先驱者。从1981年开始,他便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从1985年起成为商品,在市场上广泛推广。1988年后,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王选院士的主要著述包括:《软件设计方法》、《王选文集》、《王选谈信息产业》等。
王选话语小辑
●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千方百计地为优秀的年轻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是我能够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原因之一。
●我有种想法,越是古老、成熟的学科,越是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越难取得新的突破;而新兴学科往往代表着未来,越不成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广阔。
●发展计算技术不但是国际潮流,也是国家的需要。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很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在计算机领域内,只出点子、从来不动手实现的人不容易出大的成果。一个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提出者往往也是第一个实现者,这似乎是一规律。
●有些高科技研究项目不可能马上产生效益,也不应该以是否有效益作为衡量成果的唯一标志,但应该讲究成果的独创性和新颖性,讲究成果是否被别人引用或是否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了有价值的工作。
●当时我想到一句话,美国的巨型机之父克雷说过,当他提出一个新的构思时,人们常常说“Can't do”(做不成),对这种怀疑的最好回答是“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并且在以后的十几年中始终鼓舞着我。
●从事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法国作家莫泊桑有一个座右铭:“一个献身科学的人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这也是我的座右铭……一个人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必然要失掉不少常人能够享受的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乐趣。
●小时候起,我们就受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教育,对于一个正处于兴旺时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则要警惕“成功是失败之母”:今天的巨大成功中常常隐藏着潜在危机,也即未来的“失败之母”。
●我也有一句话形容自己:“我是一个曾经作出过贡献,今天高峰已过,赶不上新技术发展的计算机专家。”
●中国古代讲究“立大志者要修身”,提倡律己和宽容。“小不忍则乱大谋”、“宰相肚里能撑船”、“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等古代名言今天仍有价值。在中国的国情下,一个集体能否形成团队精神,往往与该集体的领导人的品质有很大关系。
●中国古代有句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我做不到上士,因为我做不到忘名的地步,但是我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