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近千名各界群众自发来到北大的灵堂与王选院士告别。在低回的哀乐声中,人们自觉排成长长的队伍等待着在王选院士遗像前行个礼、鞠个躬。记者看到,在这条特殊的“长龙”中,既有白发苍苍、手拿花束的老者,也有胸前还系着红领巾、手捧白花的童稚少年。
没有普通人的生活
享受着学术的乐趣
作为王选院士肖像的作者,全国政协风范摄影工作室摄影家张建设昨天也来向院士告别,并向记者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灵堂中悬挂的王选院士肖像是1995年11月在京丰宾馆举行的院士大会上,张建设为王选院士拍摄的。1998年冬,张建设应北大邀请,再次为王选院士拍摄肖像。拍摄的那一天恰好下着大雪,非常冷,闲聊中张建设问王教授:“您觉得几十年来做了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一直支撑着您的是什么?”王教授没有多说什么,他拿过张建设的本子,在上面写道:“一个献身于学术的人,就再也没有权利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必然会失去常人所能享受的很多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不少乐趣。”王教授说:“前面的话是我的导师跟我说的,最后一句是我自己加的。”
小房子一住十几年
方正人不住方正房
北大法学院金瑞林教授在留言册上留言时,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多次擦去泪水。
据了解,金瑞林教授与王选是40多年的老朋友、老邻居。陪他前来吊唁的夫人告诉记者,金老先生刚刚出院,一定坚持要来与老朋友道别。提到曾经住过的佟府园丙八号,老先生便感慨不已。在那个只有12平方米的平房里,王选先生一住就是十几年。“王选的生活十分俭朴”是金老先生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的。“住佟府园的时候,他已经是教授了,而且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他搬到了承泽园,在七八十平方米的地方一住也是十多年。位于蓝旗营的院士楼提供14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他不要,方正大厦提供的高层住房,他也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