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80多年历史的纽约科学院,曾是美国首场艾滋病问题大型学术研讨会的主办单位。5月17日,来自全美的近20名专家聚集到这里,交流非典研究的最新成果,商讨下一步的防治对策。研讨会上报告的研究成果令人鼓舞。
“非典如此吸引科学界关注,科学家们如此投入,(科研)进展如此之快,都有理由让人们对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充满信心。”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微生物学系的凯瑟琳·霍尔姆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霍尔姆斯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琳达·赛义夫、纽约卫生局的马斯特斯等三名冠状病毒研究专家,在会上围绕传统冠状病毒的主要蛋白质结构及其功能、感染宿主时的作用机理、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开发历史等,从病毒学和免疫学的角度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阐述。专家们凭借多年研究冠状病毒的经验,对非典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推测:有可能会在动物的内脏中存留;有可能会跨物种传播;冠状病毒作为RNA(核糖核酸)病毒本身就很容易变异,但这种变异不太可能导致功能上的改变。
霍尔姆斯等人的介绍表明,科学家们对冠状病毒已经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和免疫学等实验,这些实际上为研究非典病毒,进而开发防治手段奠定了坚实的生物学基础。霍尔姆斯在报告中指出,基于对传统冠状病毒的认识,病毒蛋白质、侵入宿主细胞时的融合过程、受体和蛋白酶等,都可以成为寻找非典疗法时考虑的目标。
非典病毒露头之后,科学家们从流行病学等角度展开的研究也进展迅速,成果喜人。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等机构的专家们介绍说,短短几个月来,科学家们不仅确定了非典的病原体,反复测定了其基因组序列,而且成功地实现了在细胞上培养病毒,并初步开发出防治非典用的猴子动物模型,这些为测试和筛选药物、开发疫苗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非典治疗手段的研究工作也已经起步。华裔科学家何大一领导的小组,已初步找到了能在试管中抑制非典病毒感染的短肽。据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劳克林透露,该所与美国有关机构筛选非典药物得出的初步结果显示,干扰素、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金刚乙胺等三种药物有抗非典病毒之效。不过她也指出,这些药物由于浓度太高,目前都还无法应用于临床。
澳门赌场副院长陈竺在向研讨会提交的书面发言中说,中国已将抗击非典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中国科学家在识别非典病原体、测定病毒基因组序列、建立流行病学模型、开发诊断技术、临床治疗、药物和疫苗研究以及防护工具的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正如科罗拉多大学霍尔姆斯对记者所说的,开发非典防治手段实际上“已经在科学界的能力范围之内”。尽管如此,专家们也提醒说,目前人们尚未彻底研究清楚非典病毒的致病机理和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因此研发药物和疫苗等不能太急于求成。与会的美国华人医师会会长鲁兵说,本次研讨会给人的一个重要启发是,一定要真正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非典科研,“不要怕把工作做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