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纪念《科普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专题 > 科普文章集粹
新时代科普创作历史使命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7-03 【字号: 小  中  大   

    编者按:3月6日,北京科普创作协会新任理事长张开逊在换届大会上阐述了新时代对科普创作提出的挑战、科普创作的历史使命,以及应当怎样进行科普创作,现全文刊发他的见解,以飨读者。

    科普创作的激情源于对科学的热爱和对人类的关爱;科普创作的成功则取决于对科学的理解与对人类的理解,科普创作是探索的事业、奉献的事业,是始终需要激情与智慧的事业。

    今天与古代的最大区别是有了科学,科学使人类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21世纪后,科学已成为现代文化重要的核心内容。

    以帮助人们理解科学为宗旨的科学普及创作,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础建设。这项宏大工程从近代科学诞生的时候就开始了,现在仍在继续。

    世界上很少有人拒绝或否认科学的使用价值,当可以给人们带来实际利益的新产品或新技术出现的时候,社会常常能够自发地扶植或利用它们,但科学思想就远没有这样幸运,它们常常受到传统或偏见的抵制。当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时候,最不保守的宗教改革派领袖马丁·路德也曾愤怒地叫喊:“这个罪大恶极的科学家,居然说什么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着它运动。”

    “日心说”在公众理解方面遇到困难,它促使近代科学奠基人伽利略,以卓越的才能写出不朽的科学普及巨著《两大体系的对话》。人们历尽艰辛发现的科学真理,需要同样艰辛的努力才能称为    大众的精神财富。

    发现真理需要智慧,传播真理同样需要智慧。

    18世纪,英国著名航海家库克在南太平洋考察取得重大成果,但他和很多航海家都面临一个重大难题,就是长期在海上航行,很多船员因缺少新鲜蔬菜而患坏血病,以至一些重要探险活动不得不中断。后来,库克找到了对抗坏血病的办法。他把新鲜蔬菜或水果通过特殊保鲜处理做成泡菜,    使足够的维生素不被破坏,令船员们日常食用。

    英国皇家学会高度评价库克的这些成就,并接纳他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但当时船员们曾因不合口味而拒绝吃这种泡菜。库克使出一个聪明招数:他宣布只有军官才能吃泡菜,所有船员都不准吃。命令颁布的第3天,船员们造反了,都说要吃泡菜。

    那时,库克是在用这种方式传播科学方法。

    19世纪后半个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科大踏步地远离人们生活常识和感官经验,很多科学原理变得越来越难懂,却对人们越来越重要,人们亦越加需要,这似乎成为一种悖论,也是文明向科学和科学传播提出的挑战,全世界的学者都在思考和应对这种挑战。

    爱因斯坦曾感慨地说:“世界永恒的奥秘在于它的可理解性。”科普创作的重要使命,就是让普通百姓真正理解科学的精髓;这需要用科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公众并提高他们的兴趣。

    希望公众理解科学,首先应该让公众理解科学的多种形态,科学形态至少有4种:知识是科学的静止形态;探索与创造是科学的运动形态;理性思维是科学的精神形态;技术是科学的物化形态。

    人们接触科学常常从静止形态或物化形态开始,然而,把握它的运动形态和精神形态是科学普及的核心内容;提示知识与技术包含的探索与创造精神,阐明理性思维的科学方法与思想,是科普创作的重要使命。

    诸如讲述力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即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科普作品往往停留于数学表达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和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然而公众感兴趣的可能不是一个公式,而是过去人们用什么样的观念和方法探索自然规律;如果不讲牛顿是怎样突破传统思维方式想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就会产生两个负面作用,第一,认为科学只是少数几个天才的事业,当天才生命消逝的时候,科学就可能停止;第二,还会觉得科学的前途难以预测,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产生另外一个天才。故此,不仅要使公众理解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要让公众想到,“如果有机会,我也可能发现新的定律”。

    实际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与普通人的差异很小。诚然,他看到苹果落地即想到存在万有引力,但联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应该揭示定量关系,而牛顿正是运用了古希腊天文学家的研究结果——希帕恰斯关于月全食时地球阴影扫过月面的时间,以及埃拉托塞尼关于地球半径的数据得出的一个结果,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的60倍,亦即月球绕地球作圆周运动时,其向心加速度正好等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3600分之一。牛顿由此提出一个非常大胆的猜测;他的猜测被后来更多的天文观测与实践逐渐证实,尤其是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以及后来的哈雷彗星回归,人们最终接受了这个真理。

    很多很深刻的思想并不一定长篇大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箴言,是墙壁上的一行字3句话:过去鞋子发出臭味,今天鞋子闪闪发光,明天鞋子将会思考。如果用这种语言讲知识的运动形态、讲深刻的思想,读者便于理解也会非常喜欢。

    科学是可以使快乐和智慧兼容的精神享受,科普创作应赋予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以更高的智慧与新的价值。

    当一个民族众多的人群能充分感受到科学之美的时候,它的生机和前途是不可限量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参观巴黎科学宫的人数超过了参观卢浮宫。那里有很多有关科学前沿的展示,没有观众厌恶它、拒绝它。展览馆基于一个非常有深度思想布展,那里面说,人类文明沿着4个脉络前行,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第一,人类想了解世界;第二,人类想了解自己;第三,人类想用最少的付出以及消耗最少的能源,获取最大限度的财富;第四,人类永远需要信息交流与交往。那里面还说,这4个愿望源于人性需求,世世代代支配着人类活动;这4条脉络从古到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科学成就。展览用非常简单及简短的语言,把非常深刻的思想表述得非常清楚。

    优秀的科普作品绝不是一个大百科全书的“小学版”,更不是学术专著的“缩写本”,而是重新思索知识之后的感悟;只有精深的思索才能充分的普及,因为我们面对的公众是同我们智商一样、甚至比我们智商更高的人,需要更智慧、更精华的作品。

    人类现在正面临这样一个时代,即越来越离不开科学,而面对科学进步又会越来越感到困惑。

    1999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科学大会,有一个论坛反思20世纪以来科学为人类做了什么,反思科学的发展。其中有位日本学者认为,世界需要两类科学家,其中一类研究怎么帮助人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即用什么样的科学技术、手段满足需求;另一类则专门研究新技术打破原有体系引起失衡后,怎样将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人类怎样避免不科学、不合理使用新技术带来的灾难。这是哲人的期望,实际上人们在使用新技术时来不及等待第二类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这时热爱科学、关注人类的科普创作者,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拿起笔,不再对这个世界保持沉默,昭示人们应用新科技维护人的尊严。这是新时代科普创作神圣的不可替代的使命。

    北京科普创作协会的成员是首都宏大的科普创作队伍的一部分,而且从人数来说仅是一小部分。我们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成员、我们的协会能推动首都的科普创作这样一个神圣的事业。我希望我们新一届理事会能够成为致力于科学普及创作朋友们温暖的家,在这个家里,我们一起探讨科学普及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想,交流信息、交流经验,充分反映朋友们的愿望和要求,为朋友们做好服务的工作。

    在这次会上,我们特意邀请中国盲文出版社的朋友出席会议,并为他们保留了一个协会理事的名额,我们是这样想的,全世界有4200万盲人,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法国的一位盲人发明家布莱叶发明了盲文,才使得世界数以千万计的盲人朋友重新获得尊严,能够重新学习人类的知识文化,从事体面的职业,不再流落街头靠人施舍。我们希望首都科普创作协会也能为首都乃至全国的盲人朋友们做一些事情,希望用科学为盲人朋友们带来一些幸福。

    此文由施剑松整理,朱广菁编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