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对北京景山学校的孩子是一个特别大的打击。该校学生李桃桃提出的“蚕在太空中吐丝结茧”的实验就在这架飞机上进行。此事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有报道说,这是我国学生第一次在美国航天飞机上进行搭载实验。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此以前,我国学生已经在美国的
航天飞机上进行过5项搭载实验。算起来,当年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已经长大成人。回味当年那段经历,他们会有什么感受?记者对这些人进行了寻访。
孩子的实验如何上天
记者的电话打到了中国宇航学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找傅老师吧,他跟孩子们很熟。”傅老师就是傅丙辰先生,中国宇航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这位年过花甲的学者,一开口就带着孩子一样的天真:“这个很有意思,所谓搭载实验,就是捎带脚做的实验。美国宇航局提供一个罐子,也就这么大吧。”傅丙辰比划着我们面前小圆桌的大小,“外皮很薄,但特别结实,用锤子敲也敲不坏。我们把实验设备放在这个罐里寄往美国,经过美方检测合格后,就可作为航天飞机的搭载品升空了。”
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第四次飞行时,美国宇航局启动了“搭载罐”计划,即利用航天飞机搭载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实验项目的计划,其中包括各国青少年学生提出的实验项目。
“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实验项目,美国人的搭载费用条件确实优惠”,傅丙辰先生说:“一个搭载罐只收3000美元的费用,如果是商业实验,费用就贵得不得了。我去美国的时候,看到在我们学生的实验搭载罐旁边有一个相同体积的罐子,据说里面装的是一个德国制药公司的实验项目,搭载花费是上百万美元。”
美国航天飞机上进行的第一批青少年搭载实验是美国犹他州大学学生提出的10个实验项目。此后美国航天飞机的每次飞行都专门为青少年学生提出的实验项目提供搭载。到1985年,已经有21个国家的学生参与了这个计划,但其中却没有中国学生的项目。
中国学生后来得以参与该计划,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华裔物理学家李杰信。供职于美国宇航局的李杰信生于沈阳,1979年,李杰信在美国创立了“美国促进中国科普学会”,致力于推动中国青少年的科普活动。美国宇航局开展搭载罐实验以来,李杰信就一直在为中国学生穿针引线。1986年年初,中国学生终于从媒体上看到了一则令人兴奋的消息: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促进中国科普协会等单位组织的“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航天飞机实验活动”开始。消息一传开,举办单位就收到了9000多份太空实验方案。
从1986年到1994年,两届“中国青少年航天飞机实验活动”共吸引了17000多人参与。这两届活动产生的方案中有5个上了美国的航天飞机。因为这个活动,有40名学生免试升入了国内重点大学,如今那些孩子大多学有所成,成为航天科研及其他领域的骨干。虽然后来活动的组织形式有所变化,但活动的内容却保留了下来,今年升空的北京景山学校的方案就是这个活动的延续。
“这不是小孩子的游戏”
“这不是小孩子的游戏,”傅丙辰先生认真地说:“要在航天飞机上做实验,这容不得一点闪失。因此,为把孩子们一个简单的想法变成一个精密的实验系统,航天部的工程师协助孩子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实验设备。这个过程对工程师都是一个挑战,有些设备历时两年多才完成,运到美国还要进行一年多安全检查。有的孩子提出想法的时候还是个初中生,到实验开始的时候,已经是个大学生了。但是,比起同龄的孩子,他们非常幸运。因为我亲眼看着这个活动影响了他们一生。”
傅丙辰先生说:“有一个男孩特别淘气,我带他参观美国宇航中心,他看到一个火警报警装置的拉杆伸在外面,就好奇地去拉了一下,结果警铃大作,赶来的消防车排了半条街。就是这个叫崔豫松的男孩,后来成了一名飞行员。”
“我就是想当中国的宇航员”
记者经过多方寻访,终于在南方航空公司找到那名叫崔豫松的飞行员。事隔多年,崔豫松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况:
“知道有这个活动的时候,我才15岁。当时姐姐给我一个足球,足球外面包着报纸,我无意中发现报纸上有这个活动的报名表。我太感兴趣了,到处找书看,花了不少时间做设计,提出了‘太空中固液表面的相互作用’的方案。参加答辩的时候,我挺紧张的,说得有点乱,我的指导老师刘迪明让我把想法跟李杰信博士再说一下,我鼓足勇气去了。还记得李博士当时因为腿摔坏了,拄着拐杖,他笑眯眯地对我说:‘紧张一点没关系’。
“方案入选是高难度工作的开始。为了设计出易于操作的实验设备,航天部有两位工程师给了我很大帮助,跟他们一起工作,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非常简陋,的确只是个高中生的想法。
“在我们的实验项目搭载升空前,我们可以到美国的宇航中
心进行一次参观。那次参观,我是跟着傅丙辰老师去的。去看航天飞机的时候,感觉很神圣。有一个场景打动了我。就是航天飞机从装备车间运到一个台子上竟然要走几天,因为航天飞机已经注满了油料,经不起晃动,所以每天的运送速度只有30米。我看着航天飞机缓缓地移动,心里突然觉得很激动。”从那时起,崔豫松就立志要当一名宇航员,因为宇航员一般是从飞行员里选拔的,他就学了飞行。
听说记者刚跟傅老师见过面,崔豫松急着问:“傅老师好不好,胖了还是瘦了?”崔豫松说:那次活动使他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好多人至今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王念庆就是其中之一。
“李博士画的十字影响了我一生”
王念庆,职业经理人。1986年他提出的“控制航天飞机舱内垃圾”方案入选美国航天飞机搭载实验项目。1992年该项目登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记者如约来到麦当劳餐厅时,王念庆一手拿着汉堡,一手操作着笔记本电脑。合上电脑,王念庆笑称自己曾是个淘气的孩子:“有一天,物理老师问我:‘报上有个活动,你要不要参加一下。’就是这句问话引出了后来的一切。在这个活动中有一件事对我触动挺大。那次李博士带我去麦当劳。那是我第一次进麦当劳。想想看,与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宇航专家一起吃饭,那感觉好极了。当时李博士拿起一张餐巾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十字。他对我说‘凡事要有计划,把最重要的事情写在左上角,次重要的事情写在右上角。左下角和右下角再次之。这样做,你就知道轻重缓急了’。这张餐巾纸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那开始,我一直保持着做计划的习惯。”
谈到当年参加的活动,王念庆说:“作为一个幸运者,我应该感谢很多人。因为为了把我的一个想法变成现实,有那么多人在中美之间来回联系、研制实验设备、审核项目……所以,我觉得我也应该像他们那样多为孩子们做些事情。”王念庆指着桌上的薯条说:“假如有个孩子说,圆的土豆切起来不方便,应该种植方土豆,那我们应该鼓励他,让他做一个种方土豆的方案出来。大人对小孩子的引导,不一定是什么大动作,哪怕是做一点小事情,也可以改变孩子的思想。”
美航天飞机搭载的中国学生实验项目
傅丙辰
1.液态混合物的凝固
由沈阳107中学高二学生田春亮提出,1992年搭载美国航天飞机进行实验。
2.控制航天飞机舱内垃圾
由兰州第十四中学高二学生王念庆提出,1992年搭载美国航天飞机进行实验。
3.失重对草履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由石家庄华北制药厂子弟学校高二学生俞纬提出,1994年搭载美国航天飞机进行实验。
4.太空中固液表面的相互作用
由郑州第二十六中学高一学生崔豫松提出,1994年搭载美国航天飞机进行实验。
5.失重条件下水流与油流的混合
由香港邓镜波书院高一学生黎厉伟提出,1994年搭载美国航天飞机进行实验。
6.蚕在太空吐丝结茧
由北京景山学校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桃桃提出,2003年随“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 |